艾社康助力健康中国国际公共卫生管理培训项目
2020年07月24日

活动背景

INSIGHT COVID-19健康中国国际公共卫生管理培训项目是由中国患者援助联盟发起,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远程医疗管理与培训中心,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北京生命绿洲公益服务共同主办,并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承办,与国际医疗领导力组织、杜松医疗、艾社康等机构结成合作伙伴,并正在接受来自哈佛大学哈佛中国健康合作项目和北京大学中国健康经济研究中心的指导。

新冠疫情牵动全中国人民的心。我们举国之力、万众一心,在抗击疫情中充分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战胜无数困难,取得卓越成绩,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了中国对世界的担当。虽然疫情带来的损失巨大,但我们从中能收获的经验和教训,也必将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如何快速梳理和普及对这些经验和教训的学习?如何从社会和全民健康发展的角度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如何将所学融入到今后的国家治理和每位从业者的日常,从而切实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健康文明发展?健康中国国际公共卫生管理培训项目带着这样的思考,希望通过结合抗击新冠疫情的经验,与国际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帮助广大医疗管理者和医护工作者提升公共卫生的认知与技能,从而助力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水平的提升。


同时,日前国内形势不断好转,但世界其他地区疫情发展逐渐堪忧。作为唯一一个有一手抗疫经验的国家,我们希望能尽快将所学也分享给所有需要的国家和同伴,回报世界对中国的支持,尽到我们作为世界公民一份子的义务。


2020年3月19日,作为项目的预热 ,我们成功举办了“中国新冠疫情防控经验国际分享交流会”。邀请到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乔杰院士、朱畴文博士、张俊华博士作为特邀嘉宾与我们分享相关话题。


2020年4月2日,作为项目的正式启动 ,“新冠疫情防控经验国际分享会——暨健康中国国际公共卫生管理培训项目启动会”成功举办。作为近期全球最高规格的疫情防控会议之一,此次分享会成员不仅有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等国内抗疫的中流砥柱,还汇集了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韩国卫生经济协会主席Soonman Kwon教授,WHO突发性传染病预防与应急合作中心主任、日本国家全球健康与医疗中心Norio Ohmagari博士,以及荷兰政府新冠疫情顾问Menno de Jong博士等海外专家,通过直播的形式交流、分享各自国家的防疫经验。


在启动会上,钟南山院士指出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基本胜利,是因为中国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策略和战略。疫情爆发之初,中国政府就选择了“抑制”而非“缓解”的方式,以最强力的手段封锁武汉,并启动全国范围的联防联控机制,对密切接触者、无症状接触者进行定时定量的PCR检测。与此同时,中国人采取了保持距离和戴口罩的方式来避免新冠病毒的传播,在治疗过程中也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治疗方法,部分中药及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于治疗轻症及普通型的患者有非常好的疗效。


李兰娟院士则着重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分享宝贵经验。她表示,新冠肺炎患者会有一周左右的窗口时间,在感染后7~14天内患者的病情会突然加重,导致“细胞因子风暴”,从而破坏肺的换气功能、造成机体功能的衰减。中国目前已经探索出了利用中药、激素、血液净化等对患者进行免疫治疗的疗法,取得的成效也是非常显著的,许多危重症的病人最终也因为这些疗法而获救。


此外,在直播中,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高力博士对中国疫情防控中取得的成就予以高度认可,并指出“中国方案”的价值与可借鉴性。中国方案注重防控风险,并且是长期地评估和分析风险。不仅从国家,省级层面,还要进入到社区的层面来进行评估,以每一个社区作为一单位,评估和指导隔离和防控工作的开展。中国地方政府跨部门、跨省市的联防联控机制以及基于大数据的支持,都让中国可以及时有效地应对疫情。从临床的层面上来看,中国模式建立起 5 种不同类型的中心来进行分诊,为具有各种不同医疗需求的患者提供照护服务,实现了一个核心化、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其次,政府在财政方面给予了大规模支持,使得所有感染者及疑似感染者在测试、治疗上没有任何经济负担。


项目培训对象

各级医院及医疗卫生的管理者 

各级医院的临床医生 

各级疾控系统管理者和专业人士 

医学及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的高校学生 

中国以外地区及国家的公共卫生及医疗专业机构和人士


项目培训目标

解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了解疫情应对的关键环节和最新知识,提高疫情应对的知识与技能;

帮助临床工作者增加公共卫生知识储备,促进对公共卫生话题的深度学习和交流, 拓展公共卫生视野和医学人文关怀,为更好地参与临床工作、科学研究、政策对话奠定基础;

通过开展线上课程培训,加强相关能力建设,推动临床工作与公共卫生知识及人才整合工作,培养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复合型人才;

搭建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的交流沟通平台,增强国际经验分享; 

通过研讨会,从更多维度探讨热门议题,启发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公共卫生思考,为解决公共卫生问题提供更多洞见;

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医疗卫生政策管理者提供疫情前瞻,辅助公共卫生决策的制定,培养临床医务工作者在公共卫生领域的领导力。


教学形式

培训课程将采取线上分享的模式。课程按学期规划,有教学大纲、阅读资料和课后简单习题,用以指导和辅助学院的学习过程。第一学期为期八周,分四个学习模块,每周两堂课,每两周一个高端研讨会。每堂课1.5个小时,包含30分钟的理论学习和60分钟的案例分析与热点问题讨论,着重重要知识点和技能的学习。高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就具体话题展开讨论,启迪思维。

课程结合专有网页上的内容分享和直播授课及研讨的形式,全部学习通过互联网实现。每位学员可以注册自己的个人学习账号,登录后可以获取教学大纲、课前阅读、课后习题等资料。每次上课需要登录打卡,完成全部学习并通过测试的学员将获得主办方颁发的培训证书。每次直播授课结束后,视频资料上传至课程网页,方便学员再次观看与学习。


第一学期培训结构

模块一:公共卫生概述及院内感染防控

第一讲:公共卫生概述

第一节:由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引发的思考(4月7日)

第二节:公共卫生重点议题的产生:循证决策的过程(4月9日)

第二讲:院内感染防控

第一节:突然公共卫生事件下的院内感染防控(4月14日)

第二节:日常工作中的院内感染防控(4月16日)

研讨会1:公共卫生重点议题制定与院感预防的成果及挑战(4月18日)

模块二:新科技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最新应用

第三讲:新药、疫苗研发

第一节:疫情防控下新药及疫苗研发(4月21日)

第二节:药物可及性与公众健康(4月23日)

第四讲:新科技在疫情爆发时的应用

第一节:疫情中新科技应用(4月28日)

第二节:公众健康促进中的科技与创新(4月30日)

研讨会2:用新科技促进公众健康(5月2日)

模块三:医学人文及医患关系

第五讲:医学人文

第一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社会心理健康(5月5日)

第二节:健康及健康平等的社会决定因素(5月7日)

第六讲:医患关系

第一节:医患矛盾与医生权益(5月12日)

第二节:临床实践中的人文关怀(5月14日)

研讨会3:人文视角下的医患关系(5月16日)

模块四: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医护的担当及新媒体沟通管理

第七讲: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医护的担当

第一节:全球化背景下的健康合作: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5月19日)

第二节: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健康人才培养(5月21日)

第八讲:新媒体管理与新闻发言人制度

第一节:公共卫生、临床医学与新媒体(5月26日)

第二节: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公共关系处理(5月28日)

研讨会4: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共卫生交流(5月30日)

课程于对应时间晚19:00准时开播,欢迎长按二维码收看直播

全部留言 0
目前还没有人留言
网站主页
会员登录